经典动态处理电路设计的升级之作:Alctron 爱克创 CP540V2 压缩/限幅器

紧凑、便捷的监听解决方案:Adam Audio D3V

叮咚音频正式成为 Schoeps 中国区分销商

FLEA 251 全球赛博黑五狂欢:年度最低价,让经典触手可及

轻便 + 专业 Carver Saturn II 千元声卡上市首测:打破千元声卡不能兼顾的怪圈


慎言,笃行——Waves 访音频人许津玮

官方新闻稿 发布于 2019-03-22 ·

分享到微信

许津玮,中国传媒大学录音系录音艺术专业硕士,从师于中国著名录音师李大康老师。曾于2013年担任《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环绕声预混师,毕业后曾于中央戏剧学院从事戏剧、音乐剧的舞台音响演出及教学工作。后作为自由职业者,广泛参与到专业音频业内的各项工作当中,2018年担任第九届全国校园混音大赛的决赛直播主持人。目前,他担任着Antelope Audio中国市场推广专家的工作。 2019年3月31日举行的Waves SoundGrid技术交流大会后期专场上,他将围绕3D空间音频与VR音频制作的主题与到场朋友分享交流。


许老师可谓是年轻有为啊,行业经历相当丰富。音频行业走了一圈,你感觉个人最由衷感兴趣的是哪一方面呢?

年轻有为实在不敢当…...要说其实是我不太专心吧,专业音频圈里的各种工作都有兴趣去尝试。说到底最感兴趣的还是制作——录音和混音。说出这个答案我丝毫没有犹豫,也是因为自己在这个行业里走了一圈吧,所以更了解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我觉得录音混音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关于声音的色彩、风格的塑造,这个过程中会让人有思考、有创造。近两年我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自由职业者,有时候也会做一些特别的工作,比如其中之一是搜集用户建议、再结合自己观点,去帮助专业音频厂商改进一款设备,或者是从功能和实用性上去头构思一个新的设备,这也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另外,说到传道授业...... 其实我觉得我还不太够格,跟别人分享、交流自己的一些知识和心得,其实是挺愉快的一个过程。但是这两年,一方面真的是随着我知道的越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就越多;另外一方面,更加觉得录音、混音在艺术性上是没有对错的,所以慢慢地我说的会比原来少了——一来是怕自己说的不对、不全面,误导了别人;二来是怕说的太多,就会给人家的思路加上枷锁,限制了创造性的思维。所以这两年,每当有人问我一些问题,我总是想得多,说的少。

在校钻研七年间,有什么难忘的受教经历吗?

在校7年,广院真的就像我的家一样,现在也常常会回到学校里去继续接受熏陶,也顺便看望老师同学。其实在广院,很多老师都给过我莫大的帮助,毕业之后我与老师们也是亦师亦友。要这么一问我,我想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考研的时候,本来我初试是没考上的,差了3分,但是突然有一天接到了李伟老师的电话,说是让我去填一下破格参加复试的申请。后来才知道,当年招生名额没有满,李伟老师、大康老师他们念在我专业水平还不错,做了很多工作,最终为落榜的最高分的我争取到一个破格的名额。由此我后来才能顺利参加复试,并拜入大康老师门下。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不是这样,恐怕要遗憾终身的,真的很感恩在录音系遇到了很多好的老师们。


“家里工作室之前的样子,现在已经乱到不忍出镜了”

听说你把家里地下室改造成了一个很棒的工作室,能给介绍一下构思和设备配置么?

我的工作室算是个比较专业的Home Studio吧,大概也就13平米,单纯的混音棚,也没太多硬件。其实对我这样一个小Studio来说,抛开艺术单就设备来说,我不是特别的在意硬件效果器,相对来说我会更在意自己听到的声音是不是准。也就是说,我会对声音从DAW出来到我的耳朵这个传输过程比较在意,所以声学设计是请了我的师兄李星宇的团队来做的。硬件上,我用了羚羊的Orion 32+,其实我用不到32这么多个模拟I/O,主要是看重ADDA和时钟的品质就很高,还有就是它的扩展性,这样我就不需要为外出现场录音再添置其他的MADI设备;监听是一套Genelec 8040 的5.1系统——对,不是SAM的,但好在我这儿的声学不错。总之我对自己这个工作室还是很满意,很愿意待在里面工作。

平时工作里最常用的插件都有什么?怎么用?

我基本不太用硬件效果器,插件就是主力了。Waves的CLA-2ACLA-76C6SSL E Channel都是我平时用的比较多的。SSL Channel是最基本的手段,拿大型Studio类比的话,SSL Channel就是我的调音台,然后其他的效果器都作为周边。大部分乐器的一些基本的动态和均衡处理,SSL Channel都可以做得很好,立竿见影。如果我需要一些特别的味道,才会用别的效果器。CLA-2A/76我会看风格去用,主要是在人声上。C6在我这里是更像是一个瑞士军刀吧,很多其他效果器解决不了的动态、均衡都可以通过多段压缩去解决。现在还在用Waves的LV1软件调音台做Summing,这也是跟别的老师学来的。一开始我也不太相信,觉得都数字Summing,算法带来的差别能有多大呢。但是自己试一下就知道了,确实非常不一样,跟DAW自己Summing比起来,乐器的轮廓和分离度要好很多。后来就一直在用这个方法,起码是在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的时候,我是一定会这样去Summing的。另外像J37H-Reverb这样比较耗资源的插件我也更愿意挂在LV1里面用服务器去运算,保证我DAW电脑的CPU有一定的余量。


 Waves的CLA经典压缩系列

2018年你担任了第九届全国校园混音大赛的决赛直播主持人。出镜紧张吗?作为决赛全程第一在场者,对大赛有什么感受?

出镜其实还好吧,毕竟做现场演出我觉得比出镜要紧张多了,哈哈。当时我在比赛现场,首先就是特别有紧迫感——有几位参赛的同学从音乐性的把控到工作流程手法都不错,还没有出校门就已经混音得这么好了,让我为自己捏了一把汗,哈哈。同时也觉得很欣慰,因为看到了中国音频更好的未来。我觉得现在学习混音的同学真的是很幸福,网络时代获取信息太方便了,只要你想学,知识多到你学不完。真的是学海无涯。

这个大赛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学混音,学了这么久这么多,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怎么样?因为混音不是纯粹搞理论研究,考试答卷是说明不了什么的,你的作品能不能被行业认可才最重要。而这个大赛的评委就是国内目前最顶级最一线的混音师,如果他们的耳朵认可你的作品,那说明最起码全中国大多数人的耳朵都会认可你。所以我也非常钦佩王磊老师,办这个比赛,这么多年来不仅仅是一种坚持,更重要的是对行业的未来、对新人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加上如今各个专业院校对音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合理,相信国内音乐制作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光明。


2018年第九届全国校园混音大赛直播现场

能否简单谈谈对近几年3D音频趋势的见解?听说你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

我们现在谈到的3D音频,准确的说是空间音频,发展过程太曲折了。这个东西也不是近几年才有的,抛开Dolby Atoms这样的形式不说,双耳音频Binaural出现都快100年了,Ambisonics也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技术,HRTF的应用在3D游戏音频行业是很通用的手段,对于游戏声音的制作者来说,这本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只不过我们现在借着VR的浪潮,把3D声音、把Spatial Audio的概念带到体育赛事、VR动画、360°影片和音乐里面,结合它们本身的语言进行表达,就是一种新的尝试了。去年世界杯的时候CCTV就有了3D声轨可以选择,我觉得特别棒。


Waves的B360 Ambisonics Encoder,应用于虚拟现实(VR)及360°视频

其实近两年空间音频的潮流也不是音频行业带动的,是人家互联网爸爸们Facebook、Google从VR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带起来的。不过专业音频行业也不会错过这个借东风的大好机会,一些专业音频大厂马上也跟上来了,Sennheiser的Ambeo话筒、Waves的B360Nx,为我们在DAW里利用原有的工作流程来处理空间音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其实到目前为止,比较普及的空间音频格式就是一阶FOA,4个通道,HRTF卷积后的效果其实并不是特别理想,三阶的HOA会好很多,但是需要16个通道,数据量要翻四倍,受限于网络传输速度等一些原因目前还很难在终端实现。所以5G时代的到来也许也是个让我们能够提高空间音频体验的好机会。

我也会在3月31日Waves上海的技术交流活动上跟大家分享一点我在空间音频制作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欢聚!Waves SoundGrid技术交流大会


真爱音频事业,支持正版软件
www.waves.com



文章出处 https://www.waves.com/

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暂无评论